笔趣看 > 奋斗在90年代 > 第64章 的确是个人才

第64章 的确是个人才


  侯欣是粤省党报的大记者,杨砺很有见识,谈吐不凡,富有正义感,又乐于助人,是个热心肠,因此侯欣对他颇有好感,年轻人嘛,遇到一个志趣相投,志同道合人都是很容易打成一片的。

  侯欣问杨砺多大啦?杨砺哪里好意思说自己还没满十七岁,一个十七岁的少年能有这种远见卓识吗?好在杨砺人长得高大壮实,看外表显得很老成,很多人不看他的身份证都认为他二十多了。有人说他二十一二岁,更离谱的竟然有人问他有三十岁没?我靠,我不会这么出老吧?不过男生二十岁三十岁好像普遍区别不是很大,有些人保养得好,四十多岁都显得很年轻,看起来像二十多岁,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主持人何老师,小旋风林志颖等,郭德纲与林志颖是同龄人,两人如果同框拍照,百分之百不明就里的人会把两人看成是两代人,就好比一个中年大叔与自己的侄儿站在一起。

  杨砺笑了笑,不好意思说出自己的真实年龄,于是报大几岁:“欣姐,我前不久刚满二十呢。”

  “你才二十岁,不会吧?”侯欣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我还以为你比我大呢,看你写的这个方案,还有听你的谈吐,感觉你像三四十岁人生经历非常丰富的样子,我还以为你比我大很多,没想到你二十一岁都还没到,还没我大呢,看来你得叫我姐才对。”

  杨砺挠挠自己的头皮有些不好意思道:“我刚才已经叫了你姐了,就是长得有些着急了点,其实真实年龄没那么大呢。好多人都说我至少三十岁,既然大家都这么认为我就默认吧,一个个去解释实在太费劲了。”

  “哈哈,哈哈,你还蛮风趣,蛮有幽默感的。不过看你字写得不错,文字简练,概括精准,逻辑清晰严密,字和文章都写得好这可不是一日之功啊,你是知道的,大领导都是日理万机,而且做到高层年龄也比较大,对下属提交的文稿的书写和文字要求都是很高的,你这种水平去给领导当秘书肯定绰绰有余,绝对能得到领导们的赏识和重用。”

  大记者不亏是大记者,三言两语就把杨砺的来龙去脉分析得清清楚楚。

  杨砺的字和文章的确不是一日之功,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即使从小开始练字写文章也不一定能有这水平啊,即使那些高层领导身边的秘书来跟杨砺也没几个能比过他呢。

  杨砺的字的确是专门练过的,他办过几年培训学校,自己还是校长,以身作则,从细节处严格要求自己和老师,每天带领老师练习写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都是能写得美轮美奂,后来又开过很多店,做过很多生意,自己写海报,系统学习了写艺术字,这写字的水平又上了一层楼,写得字不仅端正而且富有视觉美感和艺术张力。

  要说到这写文章那就更不用说了,杨砺前世创业屡屡失败,屡败屡战,连续失败14次也没有完全丧失斗志。除了杨砺本身生性乐观,看得开之外,能够支撑其屡败屡战,不断进行创业新尝试的还是得益于他经年累月的一个爱好,那就是喜欢读书看报,喜欢关注时政财经领域的各种新闻,博览群书,眼界比较开阔。

  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和方法来进行一番分析,想什么办法总比困难多,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梦想还是有的,万一成功了呢,某某科学家做实验,失败了几千次都没有放弃,结果做到第一万次实验的时候成功了,于是成为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伟人。

  我创业才失败十四次这又算得了什么的,有人数次问某位知名作家,你对你的哪一部作品最满意,作家每次回答下一部,对杨砺来说失败了从新再来,说不定下一次就成功了,如果第九十九次还没成功,那么说不定第一百次就成功了。即使不成功,从辩证的角度来看,自己除了没收获金钱之外,其他方面的收获还是蛮多的嘛,经历就是一种财富,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派上大用场。

  杨砺现在意外重生到了二十多年前,重生到一位来历还不怎么明确的十多岁少年身上,他前世积累的丰富阅历和社会经验以及失败的惨痛教训都帮他在这个时代有一种游刃有余,如虎添翼的畅快感和无与伦比的成就感。

  感谢上辈子吃过那么多苦头,经历过那么多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真多是太对了,也要感谢自己几十年如一日坚持读书看报这个爱好,不抽烟喝酒不打麻将不去夜店,在别人眼中杨砺的生活挺无趣的,枯燥乏味,杨砺却乐在其中,因为书中有一个博大精深,无边无际的大千世界,不爱读书的人自然体会不到读书的无穷乐趣。

  杨砺每年都趁淘宝双十一打五折的时候买上一大堆书,实体书不够看,就在电脑上手机上看网络小说。网络小说动辄写上几百万字甚至几千万字。

  一开始杨砺也好奇,实体出版小说能写到五六十万字都是大块头好厚的一大本,捧着看要看很久,这网络小说能写到一两千万字还没写完,这小说究竟是怎么写的。于是杨砺就开始看网络小说,网络小说看多了,各种类型的都看过不少,对于他这个老书虫来说越看越觉得故事没有他期待中的那么精彩。

  于是杨砺就动了自己写一本的念头,写个自己认为精彩和好看的小说,看别人写的小说可以挑出一大堆毛病,真正轮到自己动笔写的时候发现困难重重,杨砺的第一本小说构思到写完只有十五万字足足花了半年多时间。照他这种龟速,要像有些作者把小说写到两千万字,可能活到一百岁都写不出这么多。

  杨砺把第一本小说发到一个网站结果如泥牛入海泡泡都没冒一个,杨砺没有泄气,再接再厉,接连写出几部小说,结果还是签约这关都没过,杨砺一度怀疑自己不是写小说的料,打算放弃,后来屡次创业失败,亲戚朋友的钱都借遍了,再也借不到钱了,债主还不断追着他要他还债,杨砺走投无路,又硬着头皮去写小说。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签约了第一部书,挣了一万多块钱,钱虽然不多,但却解了杨砺的燃眉之急,杨砺发现开店做生意或者开培训班周末晚上上课,平时白天又没什么事,正好可以充分利用起来写小说。

  于是杨砺坚持了这个第二职业,一边创业一边写小说,写小说让杨砺找到新的快乐,沉溺于码字疏忽冷落了老婆孩子,这也是他老婆坚决要跟他离婚的重要原因吧。

  写小说也是杨砺纾解生活压力的解压器,写小说虽然没有让杨砺成为月入几十万几百万的大神作家,白金作家,但是每个月几千块还是有的,有时还能拿到一两万块,凭借这个收入,杨砺不但逐步把借亲友的钱偿还清楚了,老婆孩子的生活费有了着落,存点闲钱还能继续创业。

  前世坚持写小说十来年,杨砺累计创作超过两千万字,各种题材的小说都涉足过,拥有这么庞大的写作量,你说让他写个几百字的小方案能在话下么?自然是小菜一碟啦。

  侯欣让杨砺把他手写的《大禹治水,堵不如疏,解决火车票难买,票贩子不绝这个顽疾,可用这一招治标又治本》这个文稿拿去多复印几份,因为她要赶着去采访几位铁路系统和铁路公安系统的重要领导,春运是一件大事,牵扯到很多部门,省市两级政府的主要领导都是高度重视的,她采访的时候可以拿这份建议文稿给领导看看,领导们开会商议能否采纳这份建议她就不敢保证了。因为这种需要很多部门协调的安排需要领导们集体开会讨论来决定,单独某个领导都做不了这个主,也协调不来。

  听侯欣这么一说,杨砺心里疙疙瘩瘩的,很多领导集体开会商议,要把很多领导叫到一起来开会,那就得很高层级的领导通知才可以,平级的谁会听你的呢。如果领导们各自为政,相互推诿扯皮,这事拖到春运都过去了都不一定能落实好呢。

  杨砺心里的担忧变得越来越强烈。

  侯欣工作任务很重,她要快马加鞭采访好些个各部门的领导,还要抽时间去做自己独立的调查,她每天都要赶制几篇新闻快稿发给报社编辑审阅,审阅过关安排排版,党报是日报,每天都要准时印刷,然后通过遍布各地的邮政网络把报纸发送到各级政府部门,各个企业学校及个人订户以及报刊亭。党报是政府的喉舌,是舆论监督的重要媒体平台,因为是日报加上版面越来越多,每天的需稿量都很大。

  除了写一些新闻快稿之外,一个新加入记者这个行业的新人要想在这个行业树立自己地位和权威就得写出几篇有思想深度,影响力广泛的新闻特稿出来。

  侯欣的工作压力也很大,杨砺见义勇为的英雄事迹有一件就是她自己亲身经历的,这是个难得的新闻素材,因此侯欣用了不少笔墨写了杨砺的英雄事迹发给了报社。

  侯欣上的是名牌大学的新闻专业,写作能力自然是不用怀疑的,报社编辑看到这篇文章很是认可,简单改动几处便通过了,发到了第二天的《南方日报》上,杨砺都还不知道这么一回事。

  《南方日报》上开辟有春运第一线这样的栏目,对于一些重大事件,作为党报自然跟《参考消息》一样也有内参。杨砺不知道自己已经被省市两级政府的重要领导关注到了,杨砺按照侯欣的要求跑去把自己的方案复印了五十份,侯欣笑着问他你复印这么多干嘛?有个七八份就够了。

  杨砺说,领导那么多,多发几份给领导们看看,说不定多一个领导看到就多一份希望呢。

  其实杨砺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不知道五十个领导看过他的方案能否奏效。

  杨砺哪里知道侯欣认真地把她采访的每一个领导都递了几份这个方案,还拿了一份给报社的主编看,主编拍板说,这个方案好啊,言简意赅,又鞭辟入里,对问题分析得十分透彻,而且提出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开创性的思维,非常可行,不过我们媒体只能向领导建言,没有权利去协调安排,能写出这么好的方案的确是个非常难得的人才,小侯你可以啊。

  侯欣没有把杨砺的成果据为己有,她是中大毕业的高材生,如果这样做,就辱没母校,辱没她四年所受的高等教育,侯欣如实说这个方案不是她写的,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写的。

  报社主编拍板,这个方案很好,给整到内参里去以最快的速度拿去给省市领导们参考。

  杨砺前世大学毕业后没有考公务员,没进入体制内工作过,对体制内的情况没有切身的体会和观感,感觉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都不怎么高,他哪里知道政府系统的一大特色,任何一件事,只要有更高层级的领导关注并亲自介入来处理,这个行政效率就格外的迅捷快速,令人惊叹,西方民主国家的执行力都比不上。

  省市两级主要领导看到内参里附带的杨砺手写的解决春运难题的分析和建议,眼前为之一亮,立马拍板,这个建议甚好,来得及时,立马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来开会,统一认识,统一思想,尽快把好思路,好做法贯彻落实下去。咱们政府部门的领导也要发扬主观能动性,在工作中不能畏首畏尾,前怕狼后怕虎,不敢创新,明哲保身,怕担责任,这种想法是千万要不得的,咱们粤省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别的地方不敢想,不敢尝试的做法,咱们就要敢于去试点,去探索,只要一切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福祉为出发点,咱们就得英勇无畏,勇往直前。

  粤省一位主要领导这样发话了,底下各系统各部门的领导哪里还敢怠慢啊,纷纷在春运领导特别协调会议上畅所欲言,纷纷表态他们也看过这份建议,认为非常好,完全切实可行。

  主要领导问:“能写出这个方案的是个非常不错的人才,是哪个系统哪个部门的,这样的人才绝不能埋没,一定要重用,是哪个系统哪个部门的赶紧给我找来,让他好好跟咱们这些当领导的好好讲讲他的具体做法。”

  结果各系统各部门的领导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说不是自己单位的,应该是报社那边的人才,因为这个方案他们是从报社一位年轻女记者手里拿到的。省市主要领导开这种高规格的协调会议,宣传部门的领导也在场,打电话一问,很快就找到杨砺这儿,杨砺被紧急叫了过去,给一大堆级别很高的领导们讲课。

  杨砺若是知道这些领导的级别岂不是会吓得腿肚子直抖索?他不过就是想和火车站合作代卖一下火车票而已,没想到自己捅了个大篓子,竟然被粤省和羊城市的主要领导叫去问话,这可咋整呢?万一回答不好,这后果可就严重了。


  (https://www.biqukk.cc/61_61725/43681108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kk.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kk.cc